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通过有效的再灌注治疗能够改善心肌供血,但并不能纠正危险因素,ACS患者在再灌注术后发生再缺血事件和死亡的风险仍然很高。易损斑块是ACS事件的病理基础,无论是在ACS发病后易损期还是长期来说,血脂管理对于稳定斑块均起到关键作用。近日,全球首个小干扰RNA降胆固醇药物英克司兰(乐可为®)在中国获批上市,为血脂管理带来全新选择。对于ACS患者来说,英克司兰能否实现从易损期到长期全覆盖,进一步优化全程血脂管理呢?围绕这个话题,本刊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进行了专访。
一、ACS管理痛点:患者从易损期开始即面临较高心血管事件风险
ACS存在易损期,心血管事件风险高且难以管理
袁祖贻教授:从病理生理来看,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是ACS的最主要发病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脂质、炎症、血栓为三大主要风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脂质沉积在血管内膜下,内皮下巨噬细胞吞噬LDL-C导致斑块增长,而炎症不仅导致斑块进展加剧,还会使纤维帽变薄,斑块容易破裂,最后形成血栓。ACS患者发病后,斑块破裂部位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高度激活、炎症反应等危险因素,斑块处于易损状态,易再发血栓事件,即使经过及时的介入治疗后,ACS患者仍需预防易损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钱菊英教授:ACS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个类型,病死病残率很高。多项研究显示,ACS患者在易损期不仅面临着较高的罪犯病变风险,非罪犯病变易损斑块也是导致介入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通常,ACS第一次发病之后1年之内的时间窗是ACS再发事件的易损期,尤其在第1个月和前3个月内。而对于ACS易损期的管理并不容易,如何才能使易损斑块变得稳定?这需要抗栓、抗凝、抗炎、降脂等综合管理措施。
临床也应高度关注ACS患者的长期随访管理
袁祖贻教授:从ACS患者出院之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心血管高危状态,面临较高的事件再发风险。观察性研究表明,ACS患者PCI术后3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达20%,其中超过60%事件发生在第1年[1]。因此,对于ACS患者,临床医生切不可重治疗而轻管理、轻预防。在长期管理中,应最大限度降低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除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外还应重视残余风险,尤其是降低血脂残余风险和血栓残余风险,从降脂治疗的角度看是否能按危险分层使患者严格达标,以尽可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
二、ACS血脂控制:持续降低LDL-C水平获益明显,但在现实中存在挑战
钱菊英教授:面对ACS患者易损期和长期的高心血管事件风险,除抗栓、抗凝外,针对斑块本身而言血脂控制非常重要,国内外指南均将LDL-C作为最主要的降脂靶标。持续降低LDL-C水平,可使冠脉斑块体积显著降低,增加斑块稳定性,从而降低ACS患者疾病复发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在临床实践中,ACS患者血脂控制并不理想。观察性研究发现,ACS患者发病初期至2年期间,LDL-C<1.8 mmol/L达标的患者比例均不足35%[2]。
现实情况之所以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距,除他汀降脂疗效本身存在局限性外,他汀联合强化降脂治疗长期依从性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真实世界研究显示,PCI术后患者接受他汀联合PCSK9单抗治疗,PCSK9单抗平均治疗时间和剂数均很低,停药的最主要原因是频繁注射不适应[3,4]。因此,临床非常需要更多更新的降脂疗法来减少注射频率、延长治疗间隔期,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三、全新降脂选择:英克司兰强效持久降低LDL-C水平,助力ACS全程血脂管理
英克司兰一年两针*强效降脂,满足ACS易损期到长期的全程治疗需求
袁祖贻教授:英克司兰是全球首创小干扰RNA降胆固醇疗法,通过胞内缓释系统实现一年两针*的超长药效。英克司兰首针注射后可使LDL-C快速降低,1个月之内降幅达50%以上[5],这符合ACS早期启动强化降脂治疗的理念。从长期来看,英克司兰半年一针*,可降低中国患者LDL-C达61%[6],帮助ACS患者轻松达标,满足长期血脂管理需求。
钱菊英教授:英克司兰第一针给药后,后续给药时间分别为第一针后第3个月及第9个月,随后维持每6个月一针的给药频率。在头1年“0-3-9”个月的给药周期完美契合ACS患者易损期,利于加强易损期血脂管理,之后仅需一年两针*,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帮助ACS患者实现早期和长期血脂达标[7]。
英克司兰展现出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潜在获益,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袁祖贻教授:英克司兰除强效降脂之外,目前证据支持其还可能改善心血管预后。针对ORION-9/-10/-11的探索性终点汇总分析显示,英克司兰可显著降低MACE风险25%[8],提示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潜在获益,目前更大样本的硬终点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正在进行中。此外,英克司兰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无已知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肝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不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注射部位反应为唯一不良事件,且为短暂、轻微的,临床使用更安心。
四、结语
在采访最后,钱菊英教授和袁祖贻教授一致表示,临床应高度重视ACS易损期和长期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超长效降脂药物英克司兰为降脂治疗带来全新选择,一年两针*的独特优势将大大提升治疗依从性。对ACS患者而言,英克司兰给药周期及其强效持久降低LDL-C的疗效可全程覆盖ACS患者易损期到长期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短期和长期心血管事件风险。目前,英克司兰(乐可为®)已在我国获批上市,为优化ACS患者早期和后续长期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手段。
*英克司兰首针后第3个月需注射第2针,随后每半年一针。
专家简介
钱菊英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心内科副主任。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促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FESC),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FACC),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Fellow(FAPSIC),上海市科委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
曾获得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十佳医生”等奖励及荣誉称号,2016年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女医师”,《上海医学》杂志副主编。
袁祖贻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心血管病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兼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指南与共识工作组组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动脉粥样学会(IAS)中国分会副主席,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陕西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陕西省心血管专科医师联盟主席。《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杂志》《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
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机制研究、以及冠心病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国科金重点与杰青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科技部重大慢病管理项目等,在国际顶级刊物包括Nature Medicine、Circulation、JACC、Cir Res、Euro Heart J、AJRCC等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参考文献
1. Stone GW, et al. N Engl J Med. 2011; 364(3): 226-235.
2. Nakamura M, Atheroscler Thromb. 2021; 28(12): 1307-1322.
3. Liu YQ, et al. J Geriatr Cardiol. 2021; 18(4): 261-270.
4. Yuan Gao, et al. Presented at the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Conference. 2023; Munich, Germany.
5. Ray KK,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376(15): 1430-1440.
6. 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 Poster GW34-e0796.
7. Ray KK,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382(16): 1507-1519.
8. Ray KK, et al. Eur Heart J. 2023; 44(2): 129-138.
审批码 LEQ0010015-32829,有效期至 2024-09-17,资料过期,视同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