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推进“三高共管”,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在此背景下,“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项目”正式提出,旨在积极推广“三高共管”理念,提升临床管理水平。近日,《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在2022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2022CCHC)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建设论坛上首次阶段性公布。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瑞金医院施仲伟教授带来了共识的精彩介绍。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推进“三高共管”,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在此背景下,“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项目”正式提出,旨在积极推广“三高共管”理念,提升临床管理水平。近日,《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在2022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2022CCHC)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建设论坛上首次阶段性公布。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瑞金医院施仲伟教授带来了共识的精彩介绍。
施仲伟教授
“三高”的危害
“三高”,即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最主要的可控、可逆转的代谢性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CVD)是其带来的最大危害。全球CVD负担还在不断加重,尤以我国CVD负担最重。面对这项挑战,首要做好的就是控制CVD危险因素。
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研究揭示三高风险,三高人群CVD患病风险、死亡率成倍增加。全国纳入2万多例糖尿病患者的抽样调查显示,仅患糖尿病者,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1%,而三高并存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激增至27.6%,升高6倍之多。可见这三个危险因素共同存在确实带来非常显著的危害。
反之,多项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研究证实,控制“三高”比单纯控制“一高”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Steno-2研究中,160例患者按1:1随机分入常规治疗组和强化多因素(包括三高)干预组,在前7.8年的随机双盲期间,与常规组相比,强化干预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减少52%;而且前期强化治疗的获益一直持续,至随访21.2年时,强化干预组全因死亡率显著下降45%,接受最初7.8年强化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人均寿命延长7.9年。可见三高干预非常重要。
“三高共管”的背景和理念
中国人血压、血脂、血糖三高共患率高而控制率低。中国糖尿病患者中只有5.6%实现三高的控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多次在重要会场提倡开展“三高共管”,并最终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今年10月公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同样提出推进“三高共管”。“三高共管”已从专家呼吁上升至国家国民健康发展要求。然而,要提高国内对于三高的认识和管理,就必须制定相关的指南或共识,令人遗憾的是,在“三高”管理方面,我国的专家共识仍处于空白。
在此背景下,在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的共同带领下,在心血管健康联盟的指导下,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发起了“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项目”,邀请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领域顶级大咖任专家组成员(图1),特别邀请几位基层社区医生共同参与,强调基层的三高管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该共识从今年2月由葛均波院士和霍勇教授牵头启动至今,已经经历了15名专家组成员的2次集体讨论和多次修改,预计于2023年2月定稿并发布。
图1.专家组成员
专家组希望通过专家共识传递以下三个理念:
①是疾病综合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应同等重视管理;
②是早期筛查评估,根据三高水平、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伴发临床疾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个体化选择血压、血脂和血糖管理目标,降低三高患者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总风险;
③是构建共管体系,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调动社会和个人参与防治的积极性,建设各级医疗机构上下联动的三高共管体系。三高共管路径和目标值见图2-3。
图2.三高共管路径
图3.三高共管目标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值,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行分级管理,上下联动(图4)。大量的防治工作落实在基层,基层医院负责基础筛查,对三高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基本管理;中级医院进行上级管理;三级医院进行疑难和急诊情况的处理。三级中心应互相学习,互相沟通,通过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的模式落实三高患者的规范管理。
图4.分级管理和上下联动流程图
END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