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于人口老龄化,世界范围内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近年来持续上升,且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增加。随着新药物的研发,癌症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大大改善,因此合并高血压的癌症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同时抗癌治疗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与癌症之间的潜在联系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肿瘤高血压,重点关注高血压和癌症的复杂病理生理学(图1)。然而目前尚缺乏高血压合并癌症患者的最佳血压控制这方面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
图1. 肿瘤高血压示意图
难分难舍的高血压与癌症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与患肾癌、结肠癌、绝经后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发生风险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比血压正常的患者更有可能患肾癌 (HR=1.70 [95% CI:1.30–2.22])。最近一项Meta分析显示,收缩压和舒张压每增加10 mm Hg,肾癌风险分别增加10%和22%。中国的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发现,收缩压在130~139 mm Hg之间与肾癌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高血压与乳腺癌的联系在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中略有不同。高血压与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但在绝经前妇女中并不相关。Soler等人的研究显示,高血压与子宫内膜癌风险相关(OR=1.6 [95% CI:1.3–1.9]),与年龄和高血压的持续时间无关。肥胖女性高血压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可能强于非肥胖女性。
总的来说,高血压先于某些癌症的发展。然而这一关联的确切机制以及为什么高血压与特定类型的癌症有关尚不清楚。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尚不足以推断高血压与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出于伦理的考虑、时间、成本等原因,开展随机临床试验几乎不可行,因此使用真实世界数据进行研究,如癌症登记和电子健康记录,或许更为合适。
长期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也有可能增加癌症相关风险。对27项观察性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发现,利尿剂的使用与肾癌风险增加相关(RR=1.34 [95% CI:1.19–1.5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风险增加。反之,某些类型的癌症本身也可以引起高血压。
抗癌治疗引起的高血压
据报道,38%癌症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压,可谓是最常见的合并症。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VSP)抑制剂,包括贝伐珠单抗和雷莫芦单抗,直接抑制VEGF与特定受体结合,还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可靶向作用于VEGF受体。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使用VSP抑制剂后血压升高。使用贝伐珠单抗更可能引起高级别的高血压。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13.1%的患者在使用贝伐珠单抗后患有高血压。VSP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机制可能包括:一氧化氮含量降低、内皮素-1上调,盐敏感性增加和肾损伤(图2)。
图2. VSP抑制剂诱发高血压的潜在机制图示
高血压患者的最佳血压管理
准确的血压测量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仅凭临床测量获得的血压值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水平,如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此外,恐惧、焦虑、疼痛与癌症本身也可能使患者在家中的血压升高,因此,建议癌症患者在开始和加强抗高血压、抗肿瘤治疗时进行诊室外测量。
一些指南建议将动态血压监测作为诊室外血压测量的参考标准,当不具备动态血压监测的条件时,家庭血压监测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专家建议使用VSP抑制剂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SBP/DBP)保持在140/90 mm Hg,在第一个周期期间每周测量一次,随后每2~3周测量一次。对于在抗肿瘤治疗后舒张压增加20 mm Hg的患者,也推荐使用降压治疗,无需考虑患者治疗前的舒张压水平。
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的一篇综述中建议SBP/DBP≥130/80 mm Hg的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因为存在额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的高血压指南也建议,在化疗的第一个周期期间每周测量一次血压。日本的指南则建议应调整VSP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癌症患者的抗肿瘤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
但目前尚无证据显示癌症患者开始或增加高血压药物的血压阈值,还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确定癌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最佳降压治疗策略,如何时开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最佳的血压治疗目标以及如何控制与癌症相关的恐惧、焦虑和疼痛。
小结
高血压与癌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癌症患者血压变化的机制将有助于确定高血压患者的新治疗靶点。
在缺乏癌症患者血压管理相关的高质量证据情况下,有必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监测和治疗,并评估终身利弊比。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开展跨学科合作,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肿瘤高血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亚专业,重点关注高血压和癌症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未来需要组建多学科的肿瘤-高血压小组,就这一新概念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 Kidoguchi S, Sugano N, Tokudome G, et al. New Concept of Onco-Hypertension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Hypertension. 2021;77(1):16-27. 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6044